新蓝网
工业园区迎“蝶变”,袁花书写美丽城镇新画卷

翻开袁花工业园区的大事记,发展脚步从未停歇,奋斗印记清晰可见。近年来,袁花镇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加快步伐,项目建设遍地开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企业转型升级开足马力。

然而,随着袁花镇工业经济经历的跨越式发展,园区低效闲置用地收储、园区环境、公共配套等问题摆在眼前,工业园区综合整治迫在眉睫。

2018年,袁花镇乘着全市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工作的东风,围绕“一加强四整治”主要内容,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园区风貌、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园区秩序、整治低效企业,确定了2.2平方公里的整治区域,包括袁花镇区及谈桥工业园区,梳理38个整治项目,全面提升园区品质,努力实现工业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时至今日,袁花镇工业园区通过三年攻坚,“亮剑”园区各类顽疾,已成功通过市验收组验收,“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新画卷徐徐铺开。

图片44.jpg

抓特色 全力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袁花镇联红路的马路两旁,各类树木从空中俯瞰错落有致,行道树两侧的车位整齐划一。开车经过这里,一家家企业从眼前掠过,园区景致翻天覆地。

“联红路两侧都是大大小小的企业,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前,企业围墙外有很多杂草,广告牌林立,车位没有划分,有些‘低散乱’企业也在其中。”袁花镇村镇建设办相关负责人回忆。

基于现状,袁花镇工作人员在充分走访园区职工,了解群众迫切需求后,提出联红路道路改造项目,这也是袁花镇工业园区综合整治中的“十个一”项目之一。

“刚开始有沿线企业不理解、不支持,道路改造在施工期时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袁花镇村镇建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后来通过多次召集企业主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民意,调整优化改造方案,联红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改造完成后的联红路,沿线环境面貌、停车秩序、行车秩序等得到了全面改善,企业主也从原来的“不要改”,认为项目“改得好”。

整治提升再出发,转型升级再跨越。在工业园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袁花镇委托市规划院编制了《袁花镇工业园区综合整治行动规划》,以“美丽园区”建设为总目标,按照“一年见效,三年到位”的总体要求,力争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特色风貌鲜明、产城融合发展”的工业园区。

目标既定,有的放矢。围绕建设总目标,袁花镇聚焦特色产业,聚焦项目建设,积极围绕“十个一”为主要内容推进项目建设(即一个门户入口、一个交通节点、一条大气主干道、一条优美次干道、一个绿地公园、一个停车场、一条美丽河道、一片美丽厂区、一座二类以上公厕、一个邻里服务中心)。共梳理了7个“十个一”项目,打造园区特色亮点。

如今,来到袁花镇另一个“十个一”项目邻里中心——新建阳光科技小镇客厅,充满武侠韵味的外立面惹人瞩目,走进小镇客厅,一段全镇工业发展历史罗列在展厅展板上,阳光科技小镇创建始末被详细记载,镇域经济发展的厚实“家底”在这里可见一斑。

今时今日,随着联红路道路改造、新建阳光科技小镇客厅为代表的“十个一”项目的建成,袁花工业园区的整体形象得到了全面提升。

聚重点 重拳整治“脏、乱、差”

“园区星罗棋布、招牌四处林立”,这种无序竞争的老路子,是高质量发展的大敌。

“工业园区环境卫生、园区风貌等在整治后与整治前相比是天上地下。” 袁花镇村镇建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生这一变化的重点在于重拳整治“脏、乱、差”。

据悉,在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初期,袁花镇便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管线建设整治、低效企业整治、美丽厂区创建等多项行动,全面加强工业园区风貌管控。

以环境整治为例,袁花镇制定完善园区卫生分片包干制度、店铺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大力推进撤桶进厂,加强对园区垃圾的集中清运,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处理,不留死角”。同时,做好企业污水零直排工作,园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环境整治之外,袁花镇还通过管线建设整治,对部分道路管线进行上改下,打造了园区美丽天际线;通过“低散乱”整治,不断优化园区产业格局;通过美丽厂区创建,持续推动企业外立面(围墙)修缮、厂区绿化、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企业责任逐步强化......

措施是有力的,成果是斐然的。数据显示,三年来袁花镇共完成美丽厂区创建8家,完成7个旧厂房改造项目,总投资1.95亿元,改造后新增面积11008平方米;集中拆除企业违建9670平方米。低效企业整治更是加紧推进。2019年,袁花镇完成低效企业关停淘汰及收回储备4家,税收提升15家,腾退低效用地48.35亩;2020年完成低效企业整治29家,腾退低效用地43.95亩。 

整治“脏、乱、差”不停歇。记者了解到,在工业园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袁花镇还针对乱设摊、乱停车、乱堆放等“十乱”现象全力攻坚,全面加强园区秩序治理。目前,已新增停车位260个,去年累计开展“道乱占、车乱开”集中专项整治15次,整治越门经营215起,乱设摊230起,交通违法查处800余起,清理园区工业垃圾及其他垃圾共计260余吨。

一系列举措之下,袁花工业园区“蝶变”悄然发生。

强制度 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工业园区综合整治不是“面子工程”,要抓好“整治中”和“整治后”两篇文章,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在园区整治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路长、河长’联动制度以及‘片区包干’制度,将工业园区划分为5个片区,由镇班子领导分片领办包干背街小巷、居住小区、厂区周边环境的整治任务。”袁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结合路长制和网格化管理,建立包干、销号制度,园区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在工业园区综合整治过程中,袁花镇还形成了监督机制,将园区整治、美丽城镇创建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成立镇级督查组,建立镇级督查制度,由整治办及各大专项组成员组成的督查组定期与不定期地对镇区、工业园区进行督查,建立“环境问题整治库”,以“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反馈”为流程,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全面落实问题销号。

制度的建立更大力度地推动了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园区综合整治推进中,袁花镇还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服务外包,招收18名序化管理人员,全面加强城镇秩序管理,对“道乱占”现象进行有效打击。

“我们引入周考核机制,对服务外包公司加强管理,细化考核办法,将员工工资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每周对外包公司的考核,提出整改要求。”袁花镇村镇建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制度,促管理。以工业园区综合整治为契机,袁花工业园区唱响“三生融合”,园区品质有了质的飞跃。未来,袁花镇将继续加强长效管理,推进园区产业平台建设,结合阳光科技小镇创建、“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等工作,全力打造美丽园区,写好工业园区“整治后”这篇文章。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