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后宅街道“文化+”模式发展美丽经济
2019-06-17 14:33:46
原创来源:
点击量:4758
义乌市后宅街道立足自身实际,在优化城镇环境的同时,创建“文化+”模式发展美丽经济,做到整治行动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谐共进,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集民智,明确城镇定位,挖掘文化资源。后宅街道召开后宅“新时代•新城镇•新精神”文化研讨会,召集中外专家学者,挖掘后宅特色文化资源,提炼后宅“德、孝、义”文化精髓,并将文化导入城镇建设中,提出“都市门户、德胜后宅”的形象定位。街道通过一系列文化导入工程,建成后宅记忆、净居小憩等“后宅十景”,将环境整治、功能布局和文化内涵有机融合,形成镇中文化休闲带,并先后举办了重阳民俗文化节、第27届全市文化艺术节、“田园牧歌”等22个系列文化活动,吸引市内外游客,直接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扩大了后宅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二、惠民生,强化项目建设,办好关键小事。后宅街道突出民本理念,上马建设22个村居居家养老照料中心、7座文化礼堂,有序推进8所幼儿园建设,建成3公里长的安溪游步道综合休闲景观带。同时,通过拆除街道行政执法大队办公楼及镇区旧厂房、开放街道办事处大院等,新增停车位1300个;通过“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建成生态公厕“乌伤驿站”,提供母婴室、休息区、公益书吧、茶艺小栈等温馨服务,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公厕的传统认知,赢得了百姓的点赞。
三、造民福,培育新兴业态,注入文化内涵。吸引乡贤回归创业,曹村乡贤曹勤丰投资5000万元建设“点道乡吧”文化项目,修缮老街,激活“沉睡的老屋”,盘活“闲置的资产”,打造集传统美食、传统工艺等特色鲜明的文化街;乡贤朱笑扬投资1.5亿元,流转曹村周边亩山坡与农田,建立“花间乐园”农耕休闲观光园。仅2018年国庆试营运期间,门票收入就达到 500 万元。此外,宅二村利用村口的芦塘水资源,根据该村理学名师叶由庚的朱熹理学文化脉络,打造出“芦塘文化小镇”,以“芦塘通斋”为核心,分文化、功能和旅游三大区块,以绿水青山与诗词歌赋为主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芦塘文化小镇”已经引进“根据地”“龚响春土鸡煲”“曹村牛系列餐饮”等三家本地骨干特色农家餐饮经营主体。在它们的带动下,另外46家农家餐饮主体纷纷入驻,预计年产值在1600万元以上。(金华市整治办供稿)
通讯员:王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