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60后老党员们的“红色初心”
2020-02-16 17:36:29
原创来源:
点击量:39471
孙哲瑞——“家中年迈的父母需要我,村民更需要我”
孙哲瑞,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系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下派到前所街道兴岙村的农村指导员。
挨家挨户进行疫情排摸登记,设置硬隔离出入管制,落实好武汉、温州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引导... 自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孙哲瑞就一直在村里跑前跑后的忙碌着。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都是些日常工作罢了。”孙哲瑞说,他唯一愧对的就是家中年迈的父母,“老父亲83岁了,除夕当天爬扶梯滑下来严重骨折不能动,在市立医院包扎了一下,当天就送回温岭老家了,现在一直卧床不起,靠82岁的老母亲在照顾。老母亲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眼睛看不清,我其实很想去照顾一下家里,可是,现在这个时候,全村的村民更需要我...”孙哲瑞的神色黯淡下来,脸上写满了对年迈父母的愧疚。
作为一个年近6旬的老干部,孙哲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共产党员”,什么是“红色精神”。
陶新羽——“我是党员,我必须走在前面”
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驻章安街道柏加张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陶新羽,已经是个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1964年出生的他,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远不如从前。然而每次村里有事,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常说,“我是党员,我必须走在前面。”
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在缺乏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陶新羽每日步行奔赴所驻村,积极联系指导组同事及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一起认真做好村民防控新冠病毒的思想工作,宣传预防新冠病毒的注意事项。并与村干部们一起对武汉、温州返乡人员展开“地毯式”摸底排查,做好相关人员居家隔离工作。
柏加张村东临柏加沙村,西接东埭村,村里防疫态势极其严峻。为减少村民与别村的来往,陶新羽与村干部们一起,对村庄的所有沿线进行丝网布隔离,只留村里的主要道口,并对道口进行二十四小时管控。严格按照“口罩必戴,进出必拦,身份必问,信息必登,体温必测,外人必劝”六必工作法,认真做到“程序不少,态度要好”的工作要求,切实把好管控关。
黄声安——“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1961年出生的党员干部黄声安,因曾经中风,致使行动和书写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即便如此,黄声安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支部活动,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要求。
此次疫情期间,黄声安同志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与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对接报到,主动承担社区疫情防控任务,积极参与维持秩序、引导居民测量体温、为隔离户送物质、清理垃圾等工作。凡是社区需要人员支援,他都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
作为一名临近退休的老党员,黄声安同志始终不曾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以自身行为践行共产党员的宗旨。他说,“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程秋来——用实际行动上演“变形记”
程秋来,1962年出生,是一名部队退伍老兵。工作40余年来,曾多年任中队长,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家住城市花园小区的他,从8号至今,每天都在“执法人”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间无缝切换。
城市花园小区小区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受条件限制,一直没有物业管理,均为居民自治自管。为深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区居民自行组成了“疫情防控自治小组”,程秋来,便是这防疫小组的一员。他每天早上6点半就早早的戴上“红袖章”站在小区门口,直至8点左右再骑着他的小电动车赶去单位上班,下午一下班,老程又继续回到小区门口,掏出他的“红袖章”,扮演起“志愿者”的角色,经常忙到晚上8、9点钟才肯回家。
“反正我这个年纪,早上也老早就睡不着了,能为本小区居民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我自己也开心。”程秋来笑笑说。虽然跟小区住户都十分熟悉,但他坚持“认规不认人”,严格按照防疫管控制度,做到进小区必拦,身份必问,体温必测,信息必登,外人必劝。
通讯员:王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