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睦剧之乡——屏门乡:走出一条以传承非遗文化助推乡村发展和美丽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2020-05-11 10:48:01
原创来源:
点击量:2485
自2017年被评为“中国睦剧之乡”以来,屏门乡充分挖掘本土睦剧文化资源,树立“保护、传承、创新”三大理念,强化“制度、资金、队伍”三大保障,聚焦“文旅融合、文创产业、乡风文明”三大载体,建设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成功走出一条以传承非遗文化助推乡村发展和美丽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2019年以来,该乡先后承办中国·杭州“小兰花”戏剧节、中国大学生戏剧文化节、第二届睦剧文化旅游节、文旅融合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
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30万余元,日前,该乡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命名为“浙江省文化强镇”。
树立“三大理念”
造浓文化兴乡新韵味
筹建睦剧文化展示馆。屏门乡组织退休睦剧演员、教师组建睦剧文化保护工作小组,累计收集睦剧传统唱本80余出,新编唱本20余出,收集睦剧戏服等老物件158件。展示馆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参观游客8000余人。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汪兆兵主持《屏门故事》编撰工作,深入挖掘屏门百姓口口相传的将军文化、王羲之文化、长毛庙会文化等史料,让更多人被屏门文化所吸引。
强化人才招引。屏门乡邀请杭州戏曲家协会副会长王姝苹老师回乡,成立王姝苹工作室,指导睦剧文化传承工作。二是成立屏门睦剧学校,吸纳首批学员35名,并邀请国家一级演员王姝苹、王杭娟等省市13位戏剧老师为学生授课。2018年,由该校学员表演的《牧牛》登上央视少儿频道,广受好评。2019年以来,该乡新建睦剧大舞台、多功能排练厅等,进一步完善睦剧学校基础设施。
组建乡土创作人才队伍。屏门乡邀请童志荣等老一辈睦剧艺术家,先后创作《十九大精神放光芒》《主题教育暖人心》《疫情防控十劝》等新编曲目,目前已开展农村文艺汇演等40余场。先后承办首届中国·杭州“小兰花”戏剧节、第八届中国大学生戏剧文化节、第二届睦剧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吸引全国戏曲爱好者前来。先后被新华社、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综合频道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强化“三大保障”
提振文化发展新态势
屏门乡将“进一步发展以睦剧为主体的群众文化事业”列入屏门乡“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月度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将文化工作列入乡村两级干部年度考核目标,与绩效挂钩,极大提振乡村两级干部工作积极性。
屏门乡依托“小城镇”建设,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建设为导向,累计投入2000万元,建成睦剧休闲文化公园、睦剧文化广场各两处,增设睦剧屏溪廊桥、睦剧文化长廊等文化节点,成为屏门人民日常休闲唱戏、娱乐健身重要场所。投入300万元新建乡综合文化站,作为睦剧文化等教育宣传主要场所,2019年经评定已达到省特级综合文化站标准。累计投入700万元修复全乡23座宗祠,对宗祠内老戏台坚持修旧如旧,保留原有韵味。
屏门乡组建“三团三社”村级文化队伍。目前每村都建有3支以上的文艺骨干队伍,包括板凳龙、花灯、竹马等10支表演团,民乐演奏、书画摄影、龙灯花灯文艺创作等6支文艺社,各村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村晚”等活动。在乡综合文化站专门开设“三团三社”活动室,供社员交流座谈、学习提高;乡综合文化站每季度下村开展村级文化队伍培训活动,提升村级文化队伍参与热情和创作活力。
聚焦“三大载体”
推动文化产业新融合
打造文化宣传载体,文旅融合更有力。屏门乡睦剧学校定期开展“小戏迷”体验游、戏曲夏令营等旅游项目,近距离感受睦剧文化,学习竹马技艺。2019年累计吸引16批400余名学生及家长前来参加。通过睦剧表演等方式宣传旅游产品。先后赴上海、杭州组织旅游推介会,与携程网等15家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依托学习强国、新华社等平台,推出屏门风情展,其中新华社《淳安屏门:又听茶机响》报道浏览量达72万次,累计吸引游客2800余人前来打卡。
打造文化赋能载体,文创产品更抢手。屏门乡将民俗故事与农产品相结合,推出“金陵红军油茶”“秋源将军面”等产品,其中“秋源将军面”打出“常胜将军”招牌,累计销售面条2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10万余元。开展传统手工艺摸排与保护,重新启用荒废近20年的老茶厂和榨油厂,推出“竹编葫芦”“古法炒茶”等特色产品;组织篾匠艺人赴杭州旅游嘉年华进行“竹编葫芦”现场制作,实现销售收入6200余元。
打造文化教育载体,乡风民风更和谐。屏门乡强化村级文化礼堂建设,定期开展睦剧、竹马、绿狮等培训课程,邀请文化部门定期安排“送戏下乡”,实现各村“月月有主题,村村有歌声”。推行“最美屏门人”系列评比,为每位最美人物拍摄专题纪录片、编排睦剧新曲《最美屏门新风尚》,通过睦剧走亲、屏媒轮播等方式,宣传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和谐乡风。
(淳安县美丽城镇办供稿)
通讯员:王笑
关键词: